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在线招聘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异麦芽酮糖醇的抗龋齿特性及其在口腔健康中的应用
公司动态

异麦芽酮糖醇的抗龋齿特性及其在口腔健康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5-09-19

龋齿(俗称“蛀牙”)的发生是口腔内致龋菌(以变形链球菌为主)、发酵性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易感牙体组织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 致龋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持续侵蚀牙齿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导致牙体脱矿、缺损,最终形成龋洞。异麦芽酮糖醇Isomalt,又称异麦芽糖醇)作为一种功能性糖醇,凭借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与代谢特性,能从多个环节阻断龋齿发生的链条,展现出优异的抗龋齿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健康相关的食品与护理产品中。

一、抗龋齿核心机制

异麦芽酮糖醇的抗龋齿作用并非单一途径,而是通过“抑制致龋菌活性、减少酸性物质生成、增强牙体抗龋能力”三重机制协同实现,从源头降低龋齿发生风险。

(一)难以被致龋菌分解利用,减少“产酸底物”供应

致龋菌(尤其是变形链球菌)的致龋能力,核心依赖其分泌的酶(如葡萄糖基转移酶)分解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并产生乳酸、乙酸等酸性代谢产物。而异麦芽酮糖醇的化学结构为α-D-吡喃葡萄糖基-1,6-D-山梨糖醇与 α-D-吡喃葡萄糖基-1,1-D-甘露醇的混合物,分子中缺乏致龋菌酶系统可特异性识别的“易断裂糖苷键”,导致其难以被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主要致龋菌分解代谢。

一方面,致龋菌无法将异麦芽酮糖醇作为“能量来源”大量增殖,间接抑制了口腔内致龋菌的群落密度;另一方面,由于分解过程极缓慢且不彻底,致龋菌通过代谢异麦芽酮糖醇产生的酸性物质极少,不足以使口腔局部pH值降至牙釉质脱矿的临界值(pH<5.5),从根本上减少了酸性物质对牙齿的侵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蔗糖等传统糖类被致龋菌分解后,可在短时间内使口腔pH值骤降至4.0以下,显著加速牙体脱矿。

(二)抑制致龋菌黏附与生物膜形成,阻断“细菌定植”环节

致龋菌要发挥致龋作用,需先通过分泌黏性物质(如葡聚糖)黏附在牙齿表面,逐渐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膜(牙菌斑)—— 生物膜不仅能为致龋菌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还能截留其产生的酸性物质,延长酸性环境对牙齿的作用时间。异麦芽酮糖醇可通过两种方式干扰这一过程:

其一,它能竞争性抑制致龋菌分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该酶是致龋菌合成黏性葡聚糖的关键物质,异麦芽酮糖醇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后,会阻碍其将蔗糖等糖类转化为葡聚糖,导致致龋菌缺乏黏附牙齿的“黏合剂”,难以在牙面定植;其二,即使少量致龋菌附着于牙面,异麦芽酮糖醇也能渗透进入早期形成的牙菌斑生物膜,由于其不易被分解,可在生物膜内维持相对中性的微环境,抑制生物膜的成熟与致密化,降低其对牙齿的“保护”与“侵蚀”双重作用。

(三)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牙齿“抗龋屏障”

牙齿硬组织的“脱矿-再矿化”平衡是维持牙体健康的关键:当口腔环境偏酸时,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主要成分)溶解(脱矿);当环境偏中性或弱碱性时,唾液中的钙、磷离子可重新沉积到牙釉质表面(再矿化)。异麦芽酮糖醇能通过调节口腔微环境与唾液功能,促进再矿化过程,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一方面,由于异麦芽酮糖醇代谢产酸少,可维持口腔pH值稳定在中性偏碱范围(通常为6.5-7.0),为再矿化创造适宜的酸碱环境;另一方面,它能刺激唾液分泌 —— 唾液不仅是钙、磷离子的“储存库”,还含有唾液富酪蛋白、溶菌酶等具有抗龋作用的成分:唾液富酪蛋白可与钙、磷离子结合,形成“再矿化复合物”,加速离子在牙釉质表面的沉积;溶菌酶则能进一步抑制致龋菌活性,辅助维持口腔菌群平衡。此外,异麦芽酮糖醇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可减少口腔黏膜干燥,间接维持唾液分泌的稳定性。

二、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

基于其优异的抗龋齿特性,异麦芽酮糖醇凭借“低热量、低升糖、口感接近蔗糖”的附加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需要兼顾“甜味需求”与“口腔健康”的产品中,覆盖食品、口腔护理品等多个领域。

(一)口腔健康导向的食品领域

这类应用的核心是用异麦芽酮糖醇替代传统蔗糖,在提供甜味的同时避免 “促龋风险”,尤其适合需要控制龋齿的人群(如儿童、龋齿高发人群)。

在糖果与零食中,异麦芽酮糖醇是“防龋糖果”的核心原料,例如,市面上的“无糖口香糖”“防龋硬糖”常以其为主要甜味剂,其不仅能避免咀嚼过程中致龋菌产酸,还能通过咀嚼动作进一步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再矿化效果;儿童专用的“护齿棒棒糖”“无龋饼干”也多采用异麦芽酮糖醇,既满足儿童对甜味的偏好,又降低因零食摄入导致龋齿的概率。

在乳制品与饮料中,异麦芽酮糖醇常与其他功能性成分复配使用,例如,“护齿牛奶”“抗龋乳酸菌饮料”中,它可与益生菌(如乳双歧杆菌)协同作用 —— 益生菌抑制致龋菌,异麦芽酮糖醇减少产酸与黏附,双重提升抗龋效果;此外,异麦芽酮糖醇的低吸湿性与稳定性,使其能用于“固体饮料”“速溶奶粉”等干燥食品中,避免产品吸潮结块,同时赋予产品“防龋”的功能宣称。

(二)口腔护理产品领域

在口腔护理品中,异麦芽酮糖醇的作用不仅是“替代蔗糖(避免添加蔗糖带来的致龋风险)”,更能通过其抗龋机制增强产品的护齿效果,主要应用于牙膏、漱口液等品类。

牙膏中添加异麦芽酮糖醇,可与氟化物(如单氟磷酸钠、氟化钠)形成“协同抗龋体系”:氟化物的核心作用是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形成更稳定的氟磷灰石),而异麦芽酮糖醇则从“抑制致龋菌、减少产酸” 角度辅助抗龋,两者结合实现“防龋+护齿”双重功效。同时,异麦芽酮糖醇的温和甜味还能改善牙膏的口感,降低部分功能性牙膏的刺激性,提升使用体验,尤其适合儿童牙膏与敏感口腔专用牙膏。

漱口液中添加异麦芽酮糖醇,可延长产品在口腔内的作用时间。漱口液的核心需求是“持续抑制口腔细菌、维持口腔 pH 稳定”,异麦芽酮糖醇不易被口腔细菌分解,能在口腔黏膜与牙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缓慢释放其活性作用,同时减少漱口液中其他功能性成分(如抗菌剂)的刺激性,适合作为“日常护齿漱口液”或“术后口腔护理漱口液”的成分,帮助维持口腔清洁与抗龋状态。

三、应用优势与注意事项

异麦芽酮糖醇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应用,除了核心的抗龋齿特性,还具备适配各类产品的附加优势:其一,热量仅为蔗糖的45%-60%,且不被人体小肠完全吸收,升糖指数(GI值)低于32,适合糖尿病患者、控糖人群等需要兼顾“甜味”与“健康”的群体;其二,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酸碱,在食品加工(如烘焙、杀菌)与口腔护理品储存过程中不易分解变质,适配多种生产工艺;其三,口感清凉柔和,无蔗糖的甜腻感,也无其他糖醇(如木糖醇)可能带来的“后苦味”,易被不同年龄段人群接受。

需注意的是,尽管异麦芽酮糖醇安全性较高,但过量摄入(通常成人每日超过50g)可能因未被吸收的部分在肠道内发酵,引发腹胀、腹泻等轻微消化道不适,因此,各类产品中需控制添加量,且针对儿童、老人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需在产品说明中提示“适量食用”。此外,异麦芽酮糖醇的抗龋齿作用是“预防与辅助改善”,无法替代刷牙、使用牙线等基础口腔护理措施,也不能逆转已形成的龋洞,需与日常口腔护理习惯结合,才能最大化其口腔健康价值。

异麦芽酮糖醇通过“阻断致龋菌代谢、抑制细菌黏附、促进牙体再矿化”的多重抗龋机制,成为口腔健康领域的理想功能性成分。其在食品与护理产品中的应用,既满足了人们对“甜味”与“便捷护理”的需求,又从源头降低龋齿发生风险,为口腔健康防护提供了“主动预防”的新路径,尤其在儿童龋齿防控、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维护等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来源: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htsw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