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在线招聘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异麦芽酮糖醇在压片工艺中的润滑性与压缩性能研究
公司动态

异麦芽酮糖醇在压片工艺中的润滑性与压缩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25-09-22

在固体制剂压片工艺中,辅料的润滑性与压缩性能直接决定片剂的成型质量、生产效率及稳定性,而异麦芽酮糖醇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不仅能作为填充剂提供片剂所需的重量均一性与成型基础,其润滑性与压缩性能更使其在压片工艺中具备“多功能辅料”的应用优势,相关性能的发挥与分子结构、颗粒形态及工艺适配性密切相关。

从润滑性来看,异麦芽酮糖醇的润滑作用核心源于其晶体结构与表面物理特性,区别于传统润滑剂(如硬脂酸镁)通过降低颗粒间及颗粒与设备间摩擦力实现润滑,异麦芽酮糖醇的润滑性兼具“物理隔离”与“界面改性”双重效应,其分子由葡萄糖单元与山梨糖醇/甘露醇单元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结晶时易形成规则的斜方晶系颗粒,颗粒表面呈现温和的亲水性与较低的表面能,既不易与其他药物或辅料颗粒发生强吸附作用,又能在颗粒间形成“微间隙”,减少颗粒团聚产生的内摩擦力;同时,其颗粒具有适度的脆性,在压片过程中受压力作用会发生轻微破碎,形成的细粉可均匀分布于颗粒表面及压片机冲头、模孔内壁,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润滑膜”,降低颗粒与金属设备间的滑动摩擦力,从而减少冲头磨损、避免物料黏冲,尤其适用于对硬脂酸镁等传统润滑剂敏感(如影响药物溶出)的制剂。与硬脂酸镁相比,异麦芽酮糖醇的润滑性更为温和,不会因过度润滑导致片剂硬度下降或崩解迟缓,且其润滑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 当在处方中占比10%-30%时,即可显著改善物料的流动性与抗黏冲性,若与少量硬脂酸镁(0.1%-0.3%)复配,可进一步优化润滑效率,同时规避单一润滑剂的性能局限。

在压缩性能方面,异麦芽酮糖醇的压缩性能体现在“成型性”“可压性”与“压缩均一性”三个核心维度,这与其晶体可塑性、颗粒密度及弹性恢复率密切相关。从可压性(即物料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紧密结合的能力)来看,异麦芽酮糖醇的晶体结构中,分子间以氢键连接形成的晶格具有适度的稳定性,受压力作用时,晶体易发生“塑性形变”而非脆性断裂,颗粒间能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紧密结合,无需依赖大量黏合剂即可形成具有一定硬度的片剂;其颗粒通常为喷雾干燥或结晶法制备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堆密度(约0.6-0.7g/cm3)与振实密度(约0.8-0.9g/cm3)差异较小,颗粒流动性良好,填入模孔时能实现均匀填充,减少片剂重量差异,为压缩均一性提供基础。从成型性(即形成完整、无裂纹片剂的能力)来看,异麦芽酮糖醇的弹性恢复率较低(压缩后弹性恢复率约2%-5%),远低于乳糖(约8%-12%)等常用填充剂,压片后片剂不易因弹性形变导致裂片、松片,尤其适用于高速压片机的连续生产 —— 在高速压片(冲头速度30-60/分钟)过程中,物料需快速完成填充、压缩、脱模,异麦芽酮糖醇低弹性恢复率的特性可减少脱模时的内应力,降低片剂破损率。此外,其压缩性能还具有“压力适配性”,在较宽的压力范围(10-40kN)内,片剂硬度随压力增加呈线性上升,且当压力超过25kN后,硬度增长趋于平缓,不易因压力过高导致片剂过硬或崩解延迟,为不同硬度要求的片剂(如咀嚼片、舌下片)提供了灵活的工艺调整空间。

异麦芽酮糖醇在压片工艺中的润滑性与压缩性能还需结合具体工艺条件与处方配伍进一步优化。例如,在直接压片工艺中,其良好的流动性与润滑性可减少辅料种类(无需额外添加大量助流剂),简化生产流程;而在湿法制粒压片中,其颗粒经制粒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塑性,且与黏合剂(如羟丙甲纤维素)的兼容性良好,不会因制粒过程影响压缩成型性。对于低剂量药物片剂,异麦芽酮糖醇作为填充剂时,其润滑性可避免药物颗粒因含量低而出现的黏冲问题,同时其压缩均一性有助于保证药物含量均匀度;对于咀嚼片等特殊剂型,其良好的成型性可确保片剂在口腔中缓慢崩解,且自身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45%-60%)可改善口感,进一步提升制剂适用性。

需注意的是,异麦芽酮糖醇的压缩性能会受水分含量影响 —— 当水分含量过高(超过3%)时,其颗粒易吸潮黏连,导致流动性下降,影响填充均匀性;而水分含量过低(低于0.5%)时,晶体脆性增加,压缩时易产生过多细粉,反而可能降低片剂硬度,因此,在压片工艺中需将其水分控制在 1%-2%的适宜范围内,以平衡其润滑性与压缩性能。综合来看,异麦芽酮糖醇的润滑性与压缩性能使其在压片工艺中具备显著优势,既能简化处方组成、提升生产效率,又能保障片剂质量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对润滑剂敏感、需快速连续生产或对片剂硬度与崩解性能有精准要求的固体制剂。

本文来源: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htsw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