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在线招聘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异麦芽酮糖醇在功能性糖果中的应用适配性:稳定性与协同效应
公司动态

异麦芽酮糖醇在功能性糖果中的应用适配性:稳定性与协同效应

发表时间:2025-10-10

功能性糖果的生产需经历高温熬煮(通常60-80℃)、成型(如硬糖浇注、软糖熬制)与储存(常温储存3-6个月),异麦芽酮糖醇需在这些过程中保持“化学稳定性”与“双歧杆菌增殖活性”,同时与糖果中的其他成分(如益生菌、营养素)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实现“甜味供给+肠道健康”的双重功能。

一、糖果加工中的稳定性:高温与储存下保持增殖活性

异麦芽酮糖醇的化学稳定性优异,可耐受糖果加工的高温与长期储存,确保其进入肠道后仍能发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一方面,其热稳定性强 —— 在80℃熬煮1小时(硬糖加工的典型条件),异麦芽酮糖醇的分解率仅为2%(生成少量山梨糖醇,不影响增殖活性),远低于蔗糖(80℃熬煮 1 小时分解率 10%),且熬煮后仍能保持α-1,6糖苷键的完整性,体外培养实验显示,高温处理后的异麦芽酮糖醇对双歧杆菌的增殖倍数(1000倍)与未处理组无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其储存稳定性佳 —— 在常温(25℃)、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储存6个月(糖果保质期),异麦芽酮糖醇的吸湿性低(吸湿率仅 3%),无结块、变色现象,且分子结构无变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活性保留率达95%以上。对比实验显示,含5%异麦芽酮糖醇的硬糖,储存6个月后,其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效果(活菌数从10CFU/mL 增至10CFU/mL)与新鲜糖果(增至10CFU/mL)接近,证明其在糖果加工与储存中可稳定保留增殖活性。

二、与益生菌的协同效应:提升益生菌存活率,增强肠道定植

功能性糖果常添加活性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活菌),异麦芽酮糖醇可与益生菌形成“协同作用”,既提升益生菌在糖果加工与储存中的存活率,又增强其进入肠道后的定植能力。一方面,异麦芽酮糖醇具有“低温保护剂”特性 —— 在糖果冻干成型过程中(如益生菌软糖的冻干工艺),异麦芽酮糖醇可与益生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实验显示,添加5%异麦芽酮糖醇的益生菌糖果,冻干后双歧杆菌的存活率从30%提升至70%;另一方面,异麦芽酮糖醇在肠道内发酵产生的SCFAs,可增强益生菌的抗逆性 —— 经异麦芽酮糖醇预处理的双歧杆菌,在模拟胃酸(pH2.0)与胆汁(0.3%胆盐)环境中,存活率从40%提升至75%,且进入大肠后,其黏附肠黏膜的能力提升2倍,定植时间从3天延长至7天。动物实验显示,喂食含5%异麦芽酮糖醇+10CFU/g双歧杆菌的糖果,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定植量较单独喂食益生菌糖果(无异味麦芽酮糖醇)提升3倍,证明二者的协同效应可显著增强益生菌的肠道留存能力。

三、与其他功能成分的兼容性:兼顾适口性与营养性

功能性糖果需在“功能”与“适口性”间平衡,异麦芽酮糖醇可与其他功能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兼容,既不影响其增殖活性,又能提升糖果的营养附加值与口感。例如,与膳食纤维(如菊粉)复配时,菊粉可作为“辅助碳源”,与异麦芽酮糖醇协同促进双歧杆菌增殖 —— 体外实验显示,含1%异麦芽酮糖醇+1%菊粉的培养基中,双歧杆菌的活菌数较单独使用异麦芽酮糖醇(1%)提升1.5倍;与维生素C复配时,异麦芽酮糖醇可抑制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储存6个月后维生素 C 保留率从40%提升至70%),同时维生素C可增强双歧杆菌的抗氧化能力,二者互不干扰;在口感方面,异麦芽酮糖醇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可与高甜度甜味剂(如甜菊糖苷)复配(比例10:1),在不增加热量的前提下提升糖果甜度,同时掩盖膳食纤维的粗糙感,使糖果兼具“健康功能”与“良好口感”。消费者口感评分实验显示,含5%异麦芽酮糖醇+0.5%甜菊糖苷的益生菌糖果,口感评分(5分制)达4.2分,与全蔗糖糖果(4.5 分)接近,且80%的消费者表示“无异味、口感清爽”,证明其适口性可满足糖果的消费需求。

本文来源: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htswgc.com/